同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

氣候風險與機會報告書
 首頁   永續發展   氣候風險與機會報告書 


1.氣候風險概述

    本公司深刻認識到氣候變遷對業務運營的潛在影響,包括極端天氣事件增加、能源成本波動以及

消費者對低碳產品需求的上升。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挑戰,公司參考國際框架(如 TCFD,IFRS S1及S2)

制定氣候風險管理策略,並致力於到2050年達成碳排放減量25%的目標,以確保業務的長期穩定性和可

持續發展。

2.氣候風險分類與影響

    公司參考TCFD 、IFRS S1及S2,將氣候風險分為以下兩類進行風險辨識,並討論辨識之氣候風險

與機會如何影響公司之業務、策略及財務(短期、中期、長期):

轉型風險

● 短期

風險辨識對企業之業務、策略及財務潛在影響氣候變遷機會相關因應措施
政策與
法規

碳費政策可能導致公司的生產成本增加,目前每公噸300元,公司2023年到2024年碳排放量約為353公噸,因台灣碳費門檻為2.5萬公噸,故本公司暫無碳排放支出。

優化生產流程,可提高能源效率,降低碳排放及營運成本。

推動節能減碳,計畫到2050年減少碳排放25%。

● 中期

風險辨識對企業之業務、策略及財務潛在影響氣候變遷機會相關因應措施
名譽

若未能公開承諾減碳目標,可能影響投資者信心和公司形象,進一步影響融資成本和市場地位。

降低企業危害環境之風險,提高企業形象。

透過推動永續發展,積極落實法規要求。

● 長期

風險辨識對企業之業務、策略及財務潛在影響氣候變遷機會相關因應措施
市場

消費者對低碳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,客戶對整個供應鏈也提出更高要求,可能面臨市場競爭壓力。若無法滿足低碳需求,可能影響市場份額,影響營收。

配合客戶協同開發符合低碳需求之產品,擴展業務與服務範圍。

配合客戶積極投入低碳產品開發。

技術

為配合客戶及市場對低碳技術的要求,可能需投資相關技術與設備,資本開支增加。

提升技術爭取更多訂單。

研究投資低碳相關技術與設備。

實體風險

● 短期

風險辨識對企業之業務、策略及財務潛在影響氣候變遷機會相關因應措施
立即性

氣候變遷導致極端天氣事件(如颱風和洪水)頻率增加,可能威脅公司的生產基地,導致停工和供應鏈中斷。因停工造成的損失,估計每天約150萬台幣。

提升災害抵禦能力,降低營運中斷機率與損失風險。

完善氣候適應基礎設施,減少極端天氣對生產基地的影響強化供應鏈多樣性,降低因氣候風險造成的中斷影響。

● 長期

風險辨識對企業之業務、策略及財務潛在影響氣候變遷機會相關因應措施
長期性

長期氣溫上升可能導致能源價格上漲,進一步推高生產成本,同時可能因物價上升影響市場需求。

優化生產流程,可提高能源效率,降低成本。

規畫對策以應對電力供應中斷或能源價格波動,確保生產穩定性。

3.情境分析

公司針對氣溫控制在 1.5°C以內及 4°C 溫升情境進行模擬分析,結果如下:

1.5°C 情境

    2024全年全球氣溫已超過1.5°C,2023年電力排放係數0.494,2024年電力排放係數尚未正式公布,

假設電力排放係數不變仍為0.494,以2024年用電度數估計,碳排放量約為331.92公噸,因台灣碳費

門檻為2.5萬公噸,故本公司暫無碳排放支出。

碳費政策的實施目前對本公司營運成本無影響。但客戶對低碳產品需求提升,可能帶來潛在增長機會。

4°C 情境

    假設因氣候極端發電需求極大,開始使用更多非低碳能源,電力排放係數升高至0.7,以2024年

用電度數估計,碳排放量約為 457.70 公噸,因台灣碳費門檻為2.5萬公噸,故本公司暫無碳排放支出。

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可能導致停工、供應鏈中斷,電力供應不穩。每停工一天損失約150萬台幣,

對營運造成重大影響。

根據分析結果,公司將優先建置氣候適應基礎設施,並強化供應鏈管理以降低風險。

4.治理架構

公司已成立「永續發展執行團隊」,由董事會監督並負責以下職責:

    1.制定氣候風險管理策略,並定期檢視進展。

    2.協調內部資源,推動減碳目標的實現。

    3.在年報及永續報告書中揭露執行情況,確保資訊透明。

    4.團隊定期向董事會報告,並與各業務部門密切合作,將氣候風險管理融入日常營運中。

5.成果與未來計畫

成果

    2024溫室氣體(碳)排放量331.9176噸較2023年374.0594噸減少11.27%。

未來計畫

    1.每年實現碳排放減量至少1%。

    2.2023年到2030年,實現碳排放減量15%。

    3.2023年到2050年,實現碳排放減量25%。

    4.研究投資合適的氣候適應基礎設施,進一步降低碳足跡並減少極端天氣對生產基地的影響。

同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